style> #wennei .showanswer{font-size: 14px;margin-bottom: 10px} .g9{font-size: 14px;}
隐藏菜单
id_7广告位-99%*49
搜索
说课稿_说课稿一等奖整理
人阅读
id_1广告位-95%*60

【实用】七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借助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第五册第六课《红色的画》,本课与下一课《黄色和蓝色的画》同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是学生系统学习色彩知识的开始。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认识三原色,感受三原色中的红颜色使画面产生的特有美感,使学生开始从盲目的,随意的涂抹颜色,到有意识的运用色彩,培养学生色彩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画色彩画的积极性。

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的造型能力、涂色方法和线条组合已基本掌握,大部分学生可以有意识的使用渐变色,但有少数学生还处于无意识的涂抹颜色。通过这本课的学习,认识三原色,感受红黄蓝三种颜色使画面产生的特有美感,培养学生色彩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画色彩画的积极性。

说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本课我设定的三维目标有: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红色是三原色的一种,感受红色的特有美感,学会运用红色系绘制一幅以红色为主的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引导,开展探究式合作学习活动,学生能够用平涂或渐变的方法表现一幅红色的画,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三原色,感知红色特有的美感,及其在画面上的运用。

难点: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用红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做游戏、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己找出问题,通过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重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说教具、学具:本课教师用具有彩色水、照片视频、多媒体课件、教师范画, 学生准备用具有油画棒、画纸。

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本节课上课前我安排好学习小组,整理好学习用具, 引导学生观看红色照片视频,让学生会回忆对身边自然生活的生活经验,感受红色的美感。

这样既调动情绪,激发学习兴趣,也启发了学生注意观察生活。

二、导入活动

原色是这节课的知识点,用变色游戏形式学生不用机械记忆就能理解三原色。然后连续提出问题“那种颜色可以代表你们此刻的心情?”

“为什么?红色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这样导入课题的同时也完成了学生对于红色喜庆的理解。

三、讲述新课

1、寻找红色

引导学生回忆课前观看的视频中哪个红色物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或者你还知道什么红色物品? 用水彩笔画出印象深刻的红色。充分调动学生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观察、回忆初步对“红色的画”进行描绘,教师初步指导学生作画构图问题。

2、红色用途

结合我国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了解红色在中国的独特审美意义对学生也是一种很恰当的爱国教育。学生欣赏图片(欢快的节日、在喜庆背景色、胜利庆祝色)共讨红色会用到什么场合来了解红色在中国人心中的特殊含义——吉祥如意的祝福!热情向上奋发的中国!

3、研究红色

我在学生感知红色的基础上出示自己范画,让学生寻找老师画面中丰富的红色。学生通过对比自己与老师的画感受丰富的红色带给画面的特有美感。进而引出红色系列颜色,认识与红色相关的其它偏红颜色。学生通过和同桌互相介绍、老师来考察的形式熟记5-6中红色。

4、认识“红色的画”

此环节,学生通过欣赏画家的画《剥玉米》来判断:什么样的画才是红色的画!对比学生作品,启发红色的画表现了哪些题材;采用什么不同的表现手法?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解决教学中的难点。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究问题的学习习惯。

四、学生实践

在学生作画前,我出示自己的两幅画的不同做画步骤图,指导学生对比分析老师的这两幅画分别如何完成的?学生快速掌握两种画法,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教师再及时提出作业要求,引发学生发散思考,激励学生以合作形式大胆创新,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展示、评价

学生完成作业后,一起创办“红色画展”,将自己的画展示、介绍给同学,其他同学指出其作品的优缺点,教师做以补充评价。这样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解决绘画中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深化理解教学的重点。

六、小结、拓展

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用其它原色也能画一幅画吗?学生回家预习《黄色和蓝色的画》,感受知识延伸带来的学习乐趣,为下一课学习做铺垫。

说板书

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较为均衡式的板书。注重体现板书设计的直观、系统、简明、美观的特点。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营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氛围方面,在重视审美和的过程方面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本课学习后,学生既能够用平涂或渐变的方法表现一幅红色的画,也表达自己的情感。增强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学生虽然也比较认可这次教学活动,但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我在调整原有的教学实施,在强调色彩观念演变的的基础上,削减了色彩基本知识的讲解,加强了色彩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链接,点到为止,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适当加强原有教学实施中艺术体验部分的闪光点,使学生认识到写实已经不是评价美术作品唯一的标准绘画创作可以修改、反复和推翻,过程是美丽的,降低具象的造型要求,提高学生绘画表现的自信心。

篇2

一、说教材

《送元二使安西》所在单元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整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诗中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理解“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借助注释、找关键因素等方法理解诗意,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链接送别诗的学习积累,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借助借助注释、找关键因素等方法学习理解诗意,积累学习送别诗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说课稿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为了突破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法上,坚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朗读、勾画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此外我还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力求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看画诵诗,激趣导入。课前,教师出示一幅幅画面,引导学生看画面猜诗,诵诗,在诵读《赠汪伦》的过程中,了解送别诗的特点,引出诗题。并让学生自己来介绍作者,了解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写作特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猜的方式,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痕的引导中也为本课的有效教学打下了基础。

环节2解读诗题,初读古诗。首先,老师通过让学生自由读诗题,划上节奏线读诗题把诗题读顺。接着,指导学生把诗题读懂,通过借助注释,理解“元二”、借助地图理解“安西”,在这样的基础上,让学生连起来说诗题的意思。基于学生学习的起点,在学生困惑处给予点拨,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会读更读明白了。初读古诗的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在展示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舍”“朝”是多音字,引导学生据意定音,这为学生整首诗朗读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俗话说古诗教学“三分悟,七分读”,接下来引导学生读诗,老师就通过指名读,师生合作朗读,齐读等方式反复朗读,从读准字音到读通诗句,再到读出节奏,一步一步走向深入。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环节3想读画面,读悟结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通过自由读诗整理出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这件事的基本要素,如,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这常规要素的梳理后,学生很轻松理解了诗意。抓住关键词理解这一类古诗是常见的方法,借助这样的方法,教师出示《山中送别》,让学生也同样找出基本要素来理解诗意,学生习得一法,理解诗意也就顺理成章了。理解诗意为体会诗人的情感打下了基础。接下来,教师聚焦诗人的写作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再次读读诗,找找,你从诗中看到了怎样的送别画面?

抓住景物“雨”,似乎老天也在为他们的分别而伤心;“柳”,教师告知学生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体会到因这些景物产生的愁绪后教师又可以采取层进式的引读,古人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而今天看到满目的青青杨柳怎不伤感别离?小雨还在下着,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感别离?雨中送客,想想自己也只身飘泊,而今天朋友也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王国维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诗人选取这些景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而进一步借助这些景物,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的层层渲染,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可谓一唱三叹,引领学生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完全感受了这首诗歌的独特魅力。此环节教给学生学习送别类古诗的方法,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难点。

环节4带入诗境,背诵积累。在学生对古诗体会的基础上,告知学生6年后,王维去世了,远在安西的元二听到这消息悲痛欲绝。这分别的画面也成了他们朋友情深的最后见证。有人为了纪念这份难能可贵的友情,将他们这送别的画面谱成曲,送别的曲调久久回荡在学生心中。最后让学生饱含深情地吟颂《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在朗读中再次体会朋友之间的浓浓深情。至此,学生对学习送别类古诗已经有法可循,布置他们课外自主收集送别类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感悟,体会诗人情感。

附板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

找关键词(时间   地点    人物)

折柳相送

想象画面

饮酒相送

篇3

今天,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我很荣幸地听了张益明老师执教的《珍珠鸟》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受益匪浅。

一、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激趣。

张老师通过先进的电教设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揭示课题“珍珠鸟”后,老师质疑:“你们见过珍珠鸟吗?”同学们都摇头。老师便顺势出示图片:“老师也上网找到了一些珍珠鸟的图片。”当张老师出示从互联网上下载的珍珠鸟的图片时,学生观察十分仔细,都能把珍珠鸟的外貌特征讲清楚。在初读课文时,学生也能顺利地找到描写珍珠鸟外貌的句子。当让学生理解这样一个和谐美好的境界时,张老师出示了相应的图片,加上美妙的音乐,更让学生体会深刻。无疑,先进的电教手段的运用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二、在品读悟情中,享受意境美。

张老师在学生二次读课文后,要求学生找出文中有关在我的照顾下,珍珠鸟胆子发生变化的词句,然后通过朗读、感受,感悟出因为我的关爱而使小鸟对我由疏远到亲近再到信赖的过程。让学生在品读悟情中,享受到“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美妙的意境。

《珍珠鸟》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美文要美读。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而朗读正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在这个环节中,张老师,主要采用师生引读的方法,把珍珠鸟胆子变大的词语串联起来。在这其中,张老师不忘引领学生表现冯骥才爷爷对小鸟的喜爱,朗读指导细腻无痕。例如:在指导学生齐读第3段时,导读:“这是一只胆小的珍珠鸟,你们可得小心翼翼,别把它吓跑了。”在品读后,不忘小结:“冯骥才爷爷不仅用吊兰的垂蔓保护着小鸟,也用自己的爱心保护着小鸟。”在指导读第6段中的句子,老师重点指导读好:“呦,雏儿!真是这小家伙!”从朗读技巧儿化音“雏儿”的指导,两个感叹号的强调到“小家伙”背后隐藏着喜爱之情的品味。学生逐步把冯骥才爷爷对小鸟的喜爱读得入情入境。通过揣摩品味,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个性化朗读中,让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逐步被打动,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意蕴。

三、在移情入境中,感受表达美

语文课承载的主要任务优秀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一点上,很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她让学生发挥想象,此时,睡梦中的珍珠鸟会想些什么呢?珍珠鸟咂咂嘴巴又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进行想象补白。通过角色互换,很好地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情智和心灵去感受、抒发他们心中一曲曲美好的歌。在教学中,追求这一种基于平等基础上的合作、沟通,并努力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很值得我借鉴、学习。

我想,让我们语文课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片绿洲,心灵世界里的一股甘泉,真正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

篇4

一、说教材

本课程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五》。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的进率。

2、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 在估数、猜数中,培养学生估数能力和数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正确读数、写数,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说教学策略

1、 学情分析:已经完成万以内数的认识,读写。本节课是复习巩固该单元知识,并形成数感。

2、 设计理念:借助教具(计数器),选择学生乐于接受,有娱乐性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倡导合作学习。

3、 教法:采用互动、合作

五、教学流程

(一) 基本练习

1、 数数:一个一个地数,从898到1000;一百一百地数,从800到1500;一十一十地数,从9960到10000.

2、 写数: 三千零八( );九百三十( );七千( );八百五十六( );7个百4个十( );1个千1个百3个1( )。

3、填空

( )、399、( )、401;2400、2500、( )、( )、2800.

4、 在( )里填上“<”或“>”

3856( )856 ; 500( )5000; 4130( )4050.

(二) 课堂练习设计

1、 在计数器上拨三位数,写出2个并读一读;拨四位数写出2个并读一读。第38页第一题写在书上。交流汇报。

2、 找规律,填一填(38页第2题)

方法分析:先看前2个数,哪一数位上的数有变化,怎么变化的?

3、307、754、371、7593读这4个数,再说一说各数中“7”在什么位上,各表示什么?

4、连一连(38页第4题)

5、第39页5至8题

6、第40页第9题

提示:先数一数一行有多少个字,大约有多少行,最接近后面3个数的哪个数。

(三) 思维训练活动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五) 课后反思: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课堂练习的效率高,反馈快,纠错及时;作业反馈仍然有几个学生有问题,利用代管时间个别辅导。

篇5

《谈生命》是鲁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美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生命。生命永远是自然的奇迹,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是人类生生不息探索的目标。本单元的几篇课文都深深地融进了作者对生命独特的感悟和深刻的思考。学习这些散文,不但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进学生对生命内涵的深层次感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赏析能力的美文。

《谈生命》是冰心老人年轻时的作品。五十多年后才被重新发现。冰心老人已经仙逝,但是她用年轻而敏感多悟的心灵为我们写下的这篇表达她对生命深刻感悟的美文,以其内涵的深刻,文笔的细腻优美而受到我们的深深喜爱。学习这篇文章,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两个:

1、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了解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增加对生命内涵的理解。

2、欣赏本文优美生动、含义深刻的语言,增强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这篇文章虽然篇幅不是很长,但是其中渗透着冰心年轻时代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内涵十分丰富。虽然借用了比喻这一巧妙的文学形式,但对于初中生而言,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而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只有在整体感知文本语言风格的基础上抓住最有特征性的关键语句进行细致的欣赏,才能更深切的体会作者融注在语言中的思想感情。所以目标2是学习的难点。教师要在认真品读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感知文字的优美生动内涵深刻的特点。生本教育的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无法用个人的思考替代学生的思考,尤其对于生命这样抽象的概念,更是需要学生自己在调动自身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深入文字的内部,细细的加以品读、体会。我准备采用美读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并积极采用有效地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做到互通有无,相互启发。

我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布置预习

1、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多读几遍,将课文读熟。

2、整体感知课文,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两个比喻来叙说生命的含义,表达人生感悟。你能从这两个比喻中看出生命要经历哪些必须的阶段吗?通过作者的描写,你对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3、划出你所喜欢的句子,反复读一读,细细品味一下,说说好在哪里。

二、交流展示

我打算采用两个学习的板块来进行学生对预习效果的展示交流。

板块一:我会品。

小组对预习任务展开交流,小组内能够完成的不再交流。如字词。重点找到文中写的好的字词句来说一说,好在哪里。小组推荐一名发言人阐述一种意见。

学习板块二:我会读

用美读的方法读课文,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点拨:总体要读出深情庄严、自豪的感情,生动的描写句要读的深情,议论句要读的深刻。

三、点拨升华。

询问学生对于哪些句子还不是很理解。

预设:

1、不是……不流动的便……

2、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

以上两句是本文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四、总结。请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生命。

五、作业:设计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一棵大树,枝叶繁茂,上面结了快乐和痛苦两种果子。

篇6

【活动目标】

1、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产生有意识的变换角度去观察事物的兴趣。

2、幼儿积极参与表演游戏,从中去体验、探索和发现。

3、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述。

【活动准备】

1、故事操作图片若干。

2、幼儿身着红色或蓝色的衣服。

3、高老鼠、矮老鼠图片各一张。

4、录音机,游戏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组织幼儿学习‘高人走’(踮起脚尖,双手举高)、‘矮人走’(蹲下来,双手放背后)。

二、欣赏故事。

1、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两只老鼠,它们也是一个高,一个矮。小朋友先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出示高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了一件红衣服,我的名字叫高老鼠。(出示矮老鼠),你们好!我今天穿的是蓝衣服,我就是矮老鼠。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

(1)高老鼠和矮老鼠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为什么?

感恩演讲稿2000字

(2)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

高二上学期计划表

3、教师利用教具分段讲述故事。

第一、二段。

提问:“高老鼠和矮老鼠是怎么打招呼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你好,高老鼠!你好,矮老鼠!)第三段――第六段。

提问:

(1)高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鸟、大树、屋顶、大门)也就是说,高老鼠看到的都是什么地方的东西?(高的)教师边指教具边将教具摆放到教室的四周。

(2)矮老鼠看到了哪些东西?(小狗、小花、地板、门槛)也就是说,矮老鼠看到的都是什么地方的东西?(矮的)教师边指教具边将教具摆放到教室的四周。

三、游戏表演。

1、幼儿游戏第一遍。

“好,现在,我的手上有一根魔棒,待会儿只要我念起魔咒:“魔棒魔棒,变,变,变!那么,我们穿红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就要变成高老鼠,而穿蓝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就要变成矮老鼠。然后呢,我会放起一段非常好听的音乐,高老鼠和矮老鼠就可以到这边来走一走,看一看”。

2、幼儿游戏第二遍。

“好,现在我的魔棒又要开始变了,这一次,魔棒就要把红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变成矮老鼠,蓝颜色衣服的小朋友变成高老鼠了,变好了之后呢,也请你们去看一看,走一走,和你们看到的东西打打招呼”!

四、扩展谈话:“变矮和变高”。

1、“小朋友们,你们变高了和变矮了之后,看到的东西一样吗?”(不一样)噢,你们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了。

2、“变矮”。

“那么,如果你是个矮人,你还能变得更矮吗?谁来变变看?”“请问你,变这么矮之后,你在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还有呢”?

以此类推。(大概提问3—4名幼儿)3、“变高”。

“那如果你是高人,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变得更高?”“请问你,在这么高的地方,你在眼前会看到的是什么?”“那还有谁能想得比他还要高”?

以此类推。(大概提问5—6位幼儿左右)4、变换角度。

“其实呀,刚才故事中的高老鼠和矮老鼠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第七、八段提问:“咦?为什么最后两只老鼠会一起看到了彩虹呢?(噢,原来高老鼠和矮老鼠一起抬起头之后,就看见了美丽的彩虹)

(2)”那你们有什么办法让高老鼠看到矮的东西“?(幼儿自由回答)

(3)游戏”变换角度的高矮老鼠“。

“那我们下面就做一个让高老鼠低下头走路和矮老鼠抬起头走路的游戏,看看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矮老鼠们,这一次你看到了什么?高老鼠们呢?”(随机采访)小结:其实,就像高老鼠和矮老鼠一样,只要我们变换了一下角度、改变一下视线,就不仅仅只看见眼前的东西,还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

五、延伸活动:“观察记录表”。

1、“好的,小朋友们看,我这里有两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它们是同一棵树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小结:小朋友,其实这两张照片上的是同一棵树,只是一张是我从下往上拍的,就是这一张,而这一张是我从上往下拍。

2、分发观察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

六、活动结束。

“好,那现在,我的魔棒又要变了,这次请你们自由选择变成高老鼠和矮老鼠,我们带高老鼠和矮老鼠去看看我们的幼儿园吧”!

附:故事《高老鼠和矮老鼠》

高老鼠和矮老鼠是一对好朋友。

一天,他俩在小路上碰见了,高老鼠说:“你好,矮老鼠!”“你好,高老鼠!”矮老鼠也向他打招呼。于是,两个朋友在一起散步。

天气有点闷热,小鸟停在树上叫着,小狗趴在树下休息。高老鼠说:“你好,小鸟!”矮老鼠说:“你好,小狗!”他们路过一座美丽的花园。高老鼠说:“你好,大树!”矮老鼠说:“你好,小花!”他们经过一座房子。高老鼠说:“你好,屋顶!”矮老鼠说:“你好,地板!”过了一会儿,天变了,下起了大雨。高老鼠说:“你好,雨点!”矮老鼠说:“你好,水洼!”说着,他俩赶紧跑进一间屋子去躲雨。高老鼠说:“你好,大门!”矮老鼠说:“你好,门槛!”渐渐的,雨停了。他俩跑到外面一看,啊,多美的彩虹!

两个好朋友一起大喊:“你好,彩虹!”

说课稿 篇7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翠鸟》。下面我从教材的特点、教法学法的选择、设计的意图等几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说教材

《翠鸟》是一篇写物的课文。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全文共5段,主要通过对翠鸟色彩鲜艳、小巧玲珑的外形和活动时机警、敏捷的特点描写,反映了作者喜爱翠鸟的情感。作者在描写翠鸟外形时,抓住颜色非常鲜艳的特点,先总写后分述,准确地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和拟人、比喻的手法,比如,“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中的“喜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中的“等待”,无不反映了作者为翠鸟赋予的人性化的色彩,突出了翠鸟之“翠”的静态美。在描写翠鸟的活动时,抓住“疾飞”、“叼鱼”的动作,精确地选用恰当的动词,生动描绘了翠鸟动作机灵的特点,突出了翠鸟的动态美。作者在描写翠鸟机灵、敏捷的动作特点时,是把它和小鱼做了一番对比的。小鱼“悄悄”地吹了个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是本课在表达上的独特之处。通过这几方面的描写,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让学生初步接触文中先总起后分述的写作方法,为以后学习类同结构的篇章打下基础。

读懂总分段式的课文片段,既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也是本课的训练重点。作为进行这项训练的首篇课文,通过它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概念和分析方法至关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三年级的大纲要求、教学要求和课文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读懂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的,并能背诵这一段。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蔼相处的意识。

4、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习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

2.理解作者的观察、描写方法。

难点:讲解句段关系,弄清总分结构,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四、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1、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2、启发式讲读法: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读、划划、议议,解决重点,突破难点。3、读写结合:抓住课文的教材特点,进行仿说,为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的达成做充分准备。

(二)、说学法:

1、迁移法,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总分段式的结构和构成。

2、发现法,在讲读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1、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小鸟,像孔雀、画眉、黄莺……下面请大家看看这是什么鸟?(出示“翠鸟”图片)你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你现在见到的鸟吗?(由学生自由发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这就是翠鸟。翠鸟又叫“叼鱼郎”,它生活在靠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有着高超的捕鱼本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介绍翠鸟的。

2、 出示课题(齐读)

(二)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学,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5个)

(3)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翠鸟?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正音:衬衫、锐利.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 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zhǎng cháng」着一张细长「zhǎng cháng」的嘴。 b 尽「jìn jǐn」管小鱼只「zhǐ zhī」把头露出水面来吹个小泡泡,可还「hái huán」是难「nán nàn」以逃脱翠鸟的眼睛。

(2)指名分段读课文,并有意识地请三个学生分别读翠鸟的外形部分、捉鱼部分、住处部分。

(3)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外形、行动、住处)分别在哪几段?(讨论得出结论,并找出相应段落:外形——1、2自然段;行动——3、4自然段;住处——第5自然段。)

设计理念:在课的开始提出明确的目标,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三)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认识翠鸟的外形特点:范读第1自然段

翠鸟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 读2—5句:“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用 划出这句话中最关键的一个词。(鲜艳) ①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羽毛的鲜艳?(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 ②作者是怎样描写各部分的羽毛的呢?投影句子(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哪一处写得好?为什么

小结: “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这句话既概括了一段话的意思,又放在一段话开头,我们把它叫总起句,“鲜艳”是这句话中的中心词。

(3)思考:作者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翠鸟的外形?(爪子、羽毛、眼睛、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翠鸟外形一个什么特点?找出概括性的一个词。(小巧玲珑)

○1理解“小巧玲珑”一词。

○2文中哪些地方写出它的小巧玲珑?(一双红色爪、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细长的嘴。理解“透亮”。)

○3用喜欢的语气读这一段。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翠鸟的外形不但小巧玲珑,而且十分美丽。

○4这3、4、5句话与第2句是什么关系?(点明这样的段式叫总分段式。)

老师点拨:我们同学以后要把一件东西写美丽,也可以用上一些颜色词,你积累的颜色词越

丰富,就能把这件东西写得越美丽。(教育学生平时也可以做些积累,为将来的写作打好基础。)学生再读这一段。

(四)品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活动特点。

(1) 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翠鸟的动作怎样?(快)

○2课文第二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在水面上疾飞和等鱼的动作)

○3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翠鸟的什么动作?(捕鱼的动作)

(2) 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

○1翠鸟的叫声有什么特点?它喜欢怎样的活动?(指名回答: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

○2比较句子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飞。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3课文第二自然段还写了翠鸟的什么动作?(等鱼的动作)

○4板书:等鱼:一动不动注视(静)

○5指导朗读。

(3) 分析课文第三自然段:

○1 课文是怎样描写的?自由读翠鸟捕鱼的句子,用“◎◎”划出有关词语(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

○2板书:捕鱼:蹬 飞 叼 贴(动)

○3分小组讨论: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4汇报讨论情况。

○5比较句子: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

翠鸟蹬开苇秆,很快地飞过去。

○6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动作敏捷?

理解句子: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7指导朗读。

(4) 小结:翠鸟不但外形美丽,而且是捕鱼高手,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把翠鸟捕鱼经过表达了出来。

设计理念:比较句子可以让学生学会作者的写法(例:总分结合;比喻夸张;动静结合)的效果,并且在以后的写作中运用

银行实习报告范文

(四) 自学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 自由读。

(2) 谈理解,你读懂了什么?(要爱护小动物,爱护大自然)

(3)师归纳:

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小溪尽头的峭壁上,翠鸟来这里是和我们做朋友的,我们打消了捉它的念头,只是希望翠鸟在茂秆上多停留一会儿。(板书:峭壁上)

(4)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情感?(板书:喜爱)

(五) 总结全文,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来写。

(1) 作者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并写出了它在捕鱼过程中动作神速、身手敏捷的特点,分别从静到动两方面表现出来,使人们不禁对翠鸟产生喜爱之情。

(2) 说话练习:

请你学学作者,用最美丽的语言赞赞你所喜欢的动物

六、说作业设计

针对课时安排,根据学生的差异教学目标,设计以下作业:

1、填空题(课文第二自然段是围绕——————这个总起句写的。课文是分——、——、——三方面,把总起句的意思写具体的)。

2、片段仿说:

模仿第二段的写法,以总分关系构段,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说一段话。

设计理念:读写结合的心理机制上学习迁移,叶圣淘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这一设计让学生把新学知识当堂巩固,反馈,而且这一迁移从这课时的教学内容中挖掘,并不游离。

3、摘抄1、2两自然段中的好词(选做题)。

七、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重点,我的板书力求做到这些。板书设计时,便于学生根据它掌握总分段式的结构,有助于训练目标的达成,并且在学习课文时,师生共同完成板书,强化激励机制,提高课堂效率。

峭壁上

课文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看了看我们说:“孩子们,你人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它从那么远的的地方飞到这里来,是要和你们做朋友的呀!”

我们的脸有些发红,打消了这个念头。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推荐阅读

  有经验的应聘者_有经验求职者中文自我介绍

  优势的反义词是忧患吗_优势的反义词

  公证处年终总结(公证处工作总结)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 id_5广告位-99%*100
发表评论
畅言评论-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评论模板中修改
  • id_2广告位-99%*100
  • id_3广告位-99%*100
  • id_3广告位-99%*100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

©Copyright ©2007-2016 www.zizaicun.com (云端美智)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QQ:2775252566 蜀ICP备2023030772号-8   

网上开店
淘宝运营
活动大促
其他

©Copyright ©2007-2016 www.zizaicun.com (云端美智)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QQ:2775252566 蜀ICP备2023030772号-8